返回

古代重组家庭日常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 2 章 认作闺女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杨应和问:“还往前走吗?”

    有人朝小村子而去,赵春兰皱着眉头,吐出一个走字。

    他们的爹杨长山一年多前过世,杜巧娘就把掌家权交给杨应和。

    赵春兰知道男人身上只有七八两银子,想去镇里落户,怕是很难成。

    但至少要离镇子近一些。

    木匠的手艺不能丢,以后赶集卖货能方便些。

    经过一个村子。

    趁着向村里人讨水喝的空档,赵春兰问人打听镇子在哪个方向。

    那妇人指着南边:“直着走,再有个十里路。”

    喜月知道嫂子把希望放在前方的村子。

    希望能如愿吧。

    又走四五里,村子近在眼前。

    还没进村,就先看到一片树林子,林子边上还围着河沟。

    河沟里有水,不是很深,沟也不宽,不足一丈。

    顺着沟走到头,就是通往村里的路。

    除村东口一家青砖房,其余皆是茅草屋。

    有些用土墙围着,有些连院子都没有。

    带着忐忑,一家子进村。

    此时正是傍晚,很快被人发现,围了过来。

    “你们是做什么的?”

    有人问道。

    杨应和拱手应话:“北边发大水,把家冲没了,逃难来的。”

    “想问一问,能不能在这村里落个户。”

    “这事得找常富。”

    他口中的常富是里正,管户契与税收之事。

    就有个大爷使唤小辈:“进去看你常富叔在不在家。”

    那后生朝青砖房去了,不多时跟在他身后走出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。

    长脸,瘦长个。

    他上下打量喜月一家子,问道:“你们是一家人?”

    杨应和回话:“正是,实在走不动了,求求您发发善心。”

    宋常富看一眼杜巧娘,心下有个盘算:“这事也有得商量。”

    一听这话,喜月高兴的看向嫂子和娘。

    好不容易有个村愿意接收他们,杨应和欣喜不已:“我们都是老实人,村里有什么规矩,我们都会守,也绝不会闹事。”

    杜巧娘也道:“只要给我们个落身之地,我们都听你的。”

    问明他家情况,宋常富道:“能落户,但地分不多,只有两亩,你们愿意吗?”

    他们原也不是靠地生存的人,杨应和一口应下:“行。”

    “那我领你们划宅地。”

    宋常富走在前面:“我这也是看你们可怜。”

    “多谢,你真是大善人……。”

    杨应和和杜巧娘不停说着谢话。

    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,喜月帮阿娘托着包裹,跟着村里人走。

    一村的人都跟着,有男有女,有老有少。

    打量的目光太多,都令喜月不自在起来。

    直走到村西头,宋常富才停下来,指着旁边一户人家:“你们就挨着这家搭房子。”

    “前后都一样长,宽给你三间房的地。”

    这片地上长着杂草,想来是村里特意留出的空宅地。

    杨应和又说着谢话,宋常富摆摆手:“建房子要想请人,找他。”

    他指着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:“他叫大江,出些工钱就行,三间土坯房连灶房带院子大概花个五六两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你们要是想自己盖也成。”

    “明儿我再来,给你们去镇上报户。”

    说完没有多留,离开了。

    村里人围着看一会,见没热闹看,也各自散去。

    喜月看着空地,与娘和嫂子对视一眼,笑了起来。


第 2 章 认作闺女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